长春与沈阳,分别是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与第一台机器人的诞生地。但两个城市在2022年底前,都有个共同遗憾:没能上榜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榜单。这也是整个东北制造业的遗憾,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制造业“国家队”名单中,均未有东北地区的集群。

  从2019年开始,工信部建立了“论英雄”机制,通过集群竞赛的方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遴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直到2022年11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共有20个集群上榜,长春市汽车集群、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位列其中,实现了东北地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作为东北地区制造业“国家队”仅有的两个代表,这两个集群虽然是幸运儿,但依然需要努力避免东北制造业过往下滑的不利环境因素影响,从产业生态上整体转型。2022年9月,决赛答辩时,专家组有关长春市汽车集群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新能源汽车转型方面,长春市汽车集群做出哪些布局?显然,如何持续突围是东北制造业绕不开的话题。

  早在2019年,长春市汽车集群便已经参评,并且通过初赛,但是没能通过决赛。而在第一轮评选中,共有94个集群参赛,经过初赛、决赛的筛选,最终有15个集群上榜。

  “第一二批名单没有任何一个汽车产业集群入围,现有的3个汽车产业集群全部在第三轮获评。除长春外,还有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武汉市、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汽车集群,前者偏重新能源汽车,后者则是4座城市联合参评,只有长春以单一城市申报综合性汽车产业集群获评。”长春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方面体现了长春市汽车集群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国家对于东北振兴的支持,当时共有6个汽车产业集群申报。

  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当时也面临6个竞争对手,与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潍坊市动力装备,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洛阳市现代农机装备,哈尔滨市航空装备这些实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同台竞技,被分在了高端装备行业领域。

  东北地区入选的两个集群颇能反映东北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汽车与机器人领域,东北地区的起步均早于全国其他地区,并且拥有强势的“链主”企业。

  作为一汽集团与新中国第一家整车厂所在地的长春自不必多言,沈阳也被视为中国机器人诞生地。1982年,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便诞生于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下称“中科院自动化所”)在2000年成立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公司”)。目前,沈阳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已有规上企业15家,形成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新松公司战略总监杜振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成立的新松公司也被视为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纷纷在沈阳落地,在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微纳机器人等研发方向均有布局。在杜振军看来,科研创新能力与人才供给能力依然是沈阳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优势。沈阳培养了机器人领域大量的硕博人才,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985、211高校中率先开设机器人学科的高校之一,长三角、珠三角的众多创新创业人才也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

  长春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回忆,集群体量应该是评选时重要的考虑因素,长春也曾在第一轮评选时申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群,但最终没能获评,株洲、青岛两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群入选。“尽管长客单厂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但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规模确实在株洲、青岛之后。”

  就在去年,沈阳与长春先后发布了针对机器人产业和汽车产业的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沈阳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而长春对于汽车产业产值的目标设定为2025年突破万亿元。

  长春市工信局局长、汽开区党工委赵明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汽车集群产值达到万亿元,并非单指制造业部分,汽车产业全产业链还包括批发、零售、维修、改装、报废车辆拆解、汽车金融等环节,因此万亿元产值目标包括整车、零部件配套,以及后市场服务等环节。

  有机器人产业人士也坦言,新松公司是国内机器人产业产值规模最大的公司,但是沈阳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数量不及上海、深圳,上海外资企业较多,深圳则培育了更多科创企业。这正是沈阳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一方面,创新创业环境,特别针对科创企业的金融环境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在生产性服务业,如工业设计等方面沈阳仍有欠缺,换言之,沈阳机器人产业链仍不够完整。

  一汽集团是长春市汽车集群的“链主”企业,在历届长春政府喊出“服务一汽”的口号背后,无疑希望借助“链主”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长春市汽开区成立的目的便是服务汽车产业。目前,汽开区汽车大路两旁仍有空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未来汽车产业“产能放量”预留的土地,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便坐落于此。

  “对于德系整车厂而言,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的推进已属迅速。2022年5月18日、19日先后拿到土地证与施工许可证,2024年1月底,奥迪Q6 e-tron车型实现预批量生产,计划于年底正式投产,明年年初3款基于PPE平台的车型会陆续上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闫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整车厂的自动化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但仍会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2018年得知奥迪与保时捷合作研发PPE平台后,长春市政府便与一汽集团共同推进基于PPE平台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落地长春。”有长春汽车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长春面临激烈的竞争,有城市的交通条件更为便利,并且背靠更广阔的市场。虽然产业链相比长春更薄弱,但只要整车厂落地,产业链迁移并不难。

  “作为零部件厂商,主要跟随整车厂布局。整车厂的汽车零部件订单一般会提前1~2年发包,在手订单会体现在明年、后年的产值,从企业在手订单推断,未来产值会达到20亿元的水平,像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这样的新客户是增量产值的重要贡献者。”长春旭阳佛吉亚毯业有限公司(下称“旭阳佛吉亚毯业”)副总经理蔺士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旭阳佛吉亚毯业长春工厂去年贡献了10亿元销售额中的近4亿元。“长春工厂去年8月开始搬迁,11月末完成搬迁,因为旧址已经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如用电量已经无法扩容。”

  就在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南侧,还有140万平方米空地,与整车厂面积相当,这是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专属零部件供应商园区,政府对入驻企业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盯紧汽车零部件企业,这已经成为政府的主责之一。”赵明瑞告诉记者,今年一汽解放供应商大会期间,长春市政府号召参会企业在长春投资,实现集群、集聚发展,还邀请他们参观长春冰雪大世界。

  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规划产能为15万辆,零部件招标已经完成,从招标大类来看,333个项目发包,长春本地企业中标235个项目,本地配套率高达71%,此前长春整车生产本地配套率一度只有40%左右,经过近年努力,提升到45%左右。

  超过七成的本地配套率对于国内整车厂而言并不常见。2022年,长春市工信局组织长春本地具备相应能力、潜力的企业与奥迪新能源项目对接。“提前辅导本地企业,基本上是差什么补什么,车床不行就换车床,产线不行就换产线,对标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标准。”长春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先会从车企获得信息,了解对方零部件需求,然后组织本地零部件企业与车企对接,先后举办了18场对接会,并且邀请大众、奥迪供应商介绍成功经验。

  赵明瑞介绍,招标中不乏本地企业被挤下来的案例,333个项目中的98个项目分散到13个省份的25个城市。“长春本地企业确实接不住这98个项目,但会鼓励外地企业在长春布局产能。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二期招标时原则上要求中标企业在长春落地产能,届时本地配套率会达到85%以上,以此促进长春市汽车集群的发展。”

  当然,这也顺应了整车厂对于供应链安全的诉求。“提高本地配套率对于整车厂而言也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100公里的供应链半径最为安全。”赵明瑞说。

  将更多供应链企业留在长春,对于地方财政、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不言而喻。“只有提高本地配套率,产业集群才能带来更多价值。”在赵明瑞看来,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相比于优惠政策,更大的吸引力来自于整车厂的增量订单。

  为支持全国性、区域性市场供应商,沈阳市政府按照年度开办费用的30%,分别给予不超过 10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感受到沈阳政府希望将更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留在本地的努力,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前期引导固然重要,但最终依然需要市场力量驱动,才能形成高效协作的产业链。而且不能就机器人产业链谈机器人产业链,还有赖于本地其他工业领域的实力。“比如机器人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共用一系列基础零部件,但是机器人产业体量较小,与新能源汽车、3C产品的体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导致后两个产业的集聚效应更强,同时可以跨界赋能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都在使用激光雷达,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激光雷达价格的大幅降低。”

  而当长春努力留下产业链的同时,其正面临在新能源转型中“失势”的压力。在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的城市榜单中,已经见不到长春。2022年,奥迪曾将销售公司从长春迁移至杭州,部分原因便是南方市场旺盛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前述长春市汽车业人士向记者解释说,销售公司本质是以出厂价购车,再加价2%出售给4S店,相比于销售环节,将生产与研发环节留在长春显得更加重要。

  “新能源汽车对软内饰零部件的需求并未减少,但是提出新的要求。”蔺士杰向记者举例说,如地毯除去装饰功能,还需要隔音、隔热,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声源、热源与燃油车并不一样,软内饰零部件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原本集团新能源汽车客户较少,但在2018年提出新能源汽车转型战略后,如今来自新能源汽车的订单占比营收三分之一左右。”

  而对于一些内燃机零部件配套企业而言,转型似乎更感压力。在长春市一家增压器企业前,长春市工信局工作人员不禁向记者感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将对这样的传统燃油车核心配套企业带来巨大的转型压力。”

  德企纬湃长春工厂主营产品是发动机电控单元,相当于的大脑,收集车速、驾驶员踩下油门的力度等信息,再发出指令,曾是燃油车的核心电控产品。

  “这是当下受到转型冲击的产品,原本供应给大众宝来、速腾等燃油车车型,如今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主要控制电驱和电池。经过近年的努力,长春工厂面向新能源车型的销售额已经占总销售额的15%,但这与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相比仍有距离。”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怀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年底,长春工厂将电池管理系统的业务落户长春工厂生产,供应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

  对于长春市汽车集群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亟待弥补的“短板”。赵明瑞坦言,长春市汽车集群需要找出长板与短板,传统燃油车是长板,但严格说这块长板已经不是长板,而新能源汽车这块短板需要补齐。“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便是其中亟待弥补的短板。

  3月底,一汽弗迪一期工程会结束两个多月的产能爬坡,正式量产电池包,供货红旗一款新推出的纯电车型。一汽弗迪由一汽集团和比亚迪合资成立,一期工程规划产能15GWh,按照每辆车安装75度电池包匡算,可以供货2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一汽弗迪常务副总经理王泽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东北第一家动力电池工厂,填补了产业链空白。

  王泽鹏告诉记者,一汽弗迪也希望将电池产业链最大程度本地。


杏彩体育平台app 上一篇:深圳: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山东德州红鑫机床专注研发机床刀具——挺进“工业牙齿

杏彩体育平台app

产品展示

杏彩体育手机版

杏彩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