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已是隆冬,岭南却仍绿意葱茏。在广州西洲北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内,传奇女家曾志的雕塑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斯人已去,但她仍深情凝望着这片校园。

  曾志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新中国第一批电力工业建设者、传奇女家、陶铸之妻。而事实上,她对广州技工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作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首任校长,在推动学院发展、壮大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8年,广州市委决定筹建“广州机电工业学校”,曾志被任命为首任校长。从此,她开启为新中国培养机电类人才的使命。从几间陋室起家,到校舍林立、设备精良,其创业筚路蓝缕之功,在今天仍感召着一代代新“机电人”。学院王作根言:“曾志精神”正成为学院最生动的底色。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五年计划的提出,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激增,开始建立有计划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制度,技工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1958年,广州机电工业学校应运而生。时任广州市委处的曾志兼任学校首任校长,为广州工业建设点燃星星之火。

  成立伊始,学校没有教室、没有宿舍,更缺乏师资和经验,有的只是一个实验工厂和办学者的满腔热情。在曾志的带领下,实验工厂被改造成实验室、制图室,两室亦用作教室,颇有几分现在一体化教室的雏形。为了弥补师资、经验不足,曾志亲自深入工厂,向工人师傅求教,了解生产技术与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曾志将招生专业确定为机械、电气、铸造三个,准确的专业定位,吸引了大批生源,招生第一年就有近百名有志青年成为机电第一批学子。

  办学之初,曾志用“两为”确定学校办学初心: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为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服务。这不仅贯穿学院发展全过程,也与当下学院精准对接湾区制造业的思路尤为契合。如何传承老校长曾志的办学初心,如何发挥“曾志精神”的文化引领作用,成为新时代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曾志的女儿陶斯亮感慨:“机电师生真正继承了曾志等无产阶级家的红色遗志。我想母亲若九泉有知,一定会非常欣慰。”

  “曾志为我们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启了新路子。”学院王作根动情地说,“机电的初心文化,可以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初心。以机电为代表的广州技工教育,要做初心文化的维护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实现新时代技工教育广州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早已从办学伊始的3个专业,扩充至33个专业。学院围绕先进制造产业链形成了6大专业群,构建了具有“机”“电”特色的数字创意、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机电装备、智能交通、制造服务六大品牌专业集群建设体系。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100%。

  和其他技工院校相比,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优势何在?王作根自豪地说,师资和特色新专业开发,是学院的两大金字招牌。

  据悉,学院有10个市级以上大师工作室,其中国家级2个,经由各级技能竞赛产生“全国技术能手”42名、“广东省技术能手”51名,打造了百人名师名匠团队。在技工院校教师团队中,能拥有10人以上的全国技术能手都非易事,这所学院足足有42个“国字头”技术能手,团队实力可见一斑。

  此外,学院还主动对接大湾区新职业、新技术、新业态,率先探路新专业开发和特色专业建设,新增“消防工程技术”等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市级重点特色专业22个。建设期间,特色专业输出500多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100%;新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等7个数字经济类新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将技能竞赛中得到的经验予以转化,开发了服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

  王作根感慨,尽管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历届世赛中都取得可喜的成绩,但焦点不应仅停留在个体取得世界冠军的光环,而更要关注如何将世赛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转化成开发专业的优势,让这份经验服务到所有同学。在他看来,世界技能大赛中走出的固然是精英,但对全校8000多名孩子来说,如何将他们每个人都能培养成才、发挥出贡献和价值,是更值得倾心倾力的“普惠教育”。

  对于如何上好8000多个孩子的课,王作根很坦诚。他说,如果学校汇报亮点工作,可能总离不开那几处“高光时刻”,但能讲述8000多名学生的课堂到底怎么上的学校,少之又少。“但我觉得那个地方恰恰是我们的重点,也要形成亮点,”王作根说,“我们的眼光应更多地关注普通课堂里的孩子们,让我们的脚步更多走进普通课堂,要让精英教育反过来带动普惠教育,这才是双向奔赴。”

  当前,学院平均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近2000名高级技工及以上层次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年均98%以上。其中,在广州市就业占比60%,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学生整体比例达到90%以上,大部分学生服务华为、广汽、格力、日立等知名企业。

  随着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影响力逐渐增强,“技术出海”“文化出海”成为进行时。不久前,印度访问代表团参观完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校园内的移动机器人场地后,连连赞叹,不但渴望学院派出师资对其进行帮扶,甚至还提到,能否赴印度建设一所移动机器人的学校;此外,泛太平洋大学代表团两度来访学院,也足见对学院办学的认可和诚意……

  王作根认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发展,就是广州经济发展的缩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历经从单向“引进来”到逐步“走出去”的过程,已开始“反哺”世界。

  当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正在牵头筹备成立国际友城职教联盟,通过友城搭台,职教互通,联盟成员将开展学历教育等长期项目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短期项目的合作交流,全力打造多样化办学品牌。

  “能够把文化理念、文化品牌通过不同的形式传导出去,宣传中国技能、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技能的输出和宣传,更是对中国技能的极大尊重。”王作根说,职教出海背后,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技能强国的职教之梦,更是学院培养“人文与技能并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举”技能人才的机电梦,希望能积极探索双边职教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打造理念共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教育命运共同体,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走上国际舞台。


杏彩体育平台app 上一篇:2024年中国空心杯电动机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 下一篇: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 中国供应链企业地位上升

杏彩体育平台app

产品展示

杏彩体育手机版

杏彩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