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形成了市场中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将具有同类属性的生产活动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产业。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最早从事的是种植、狩猎等农业生产活动。18世纪工业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而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工业化国家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是观察分析国民经济循环生产环节的重要内容。

  我们最常见的产业分类是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即按照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以及劳动加工对象,将国民经济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是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第二产业是基于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产业;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在每一类产业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到行业。行业(industry)在国民经济统计中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目前国际上涉及经济活动的分类标准主要有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建立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欧盟统计局建立的欧盟产业分类体系(NACE),以及日本建立的日本标准工业分类体系(JSIC)。我国基于联合国ISIC分类原则,建立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1984年首次发布,之后随着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分别在1994年、2002年、2011年和2017年进行了四次修订。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共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见表1-3-1),我国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前三个行业又合称为工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归入第三产业。同时,我国还专门将农、林、牧、渔业和工业中具有服务业性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也划归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实际上囊括了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提供服务的部门,因而又被称为服务业。

  由于各行业增加值是GDP核算的基础,所以行业增加值数据与GDP按季度和年度同步公布。其中,各产业和行业增加值的绝对额按现价公布,增长速度则是按不变价计算。根据表1-3-2,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主体,占GDP的比重超过54%。但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三产业实际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低。分行业看,虽然制造业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主要行业门类中占比最高的行业。占比次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新冠肺炎疫情对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冲击最为显著,三个行业在2020年均出现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然占比不高,但增速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尤其是2020年仍保持了近17%的高增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房地产业、金融业在2020年增速均较2019年有所加快,占GDP的比重也不同程度提高。所以,从产业、行业运行数据可以看出供给侧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变化的基本情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第一产业产出的各类农产品为人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也是制造业等生产活动原材料的重要来源,所以也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见表1-3-3),第一产业主要包括门类A农、林、牧、渔业中的前四个大类,即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如图1-3-1所示,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一产业产出的迅速增长。进入80年代中期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的增长进入一个平稳减速的阶段,2019年降至3%左右。

  以总产值衡量各行业的产出(见图1-3-2),种植业是农林牧渔业的主体,但比重在不断下降,从改革开放前的高于80%降至2019年的56%;畜牧业、渔业的占比则有明显的提升。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肉、蛋、奶及水产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其中,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中仅次于种植业,2019年的占比为28%,接近三成。

  除了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指标外,国家统计局还公布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猪肉、牛肉、羊肉等农产品产量在内的实物量指标(1)。我国是全球农业生产大国,2020年,小麦、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7.3%和23.2%,猪肉产量尽管较往年有大幅下降,但占比也仍然高达37.6%(2)。

  根据表1-3-4,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 949万吨,相当于13 390亿斤,连续第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其中,大米、小麦是我国的基本口粮品种,全国6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40%的人以面食为主。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和工业用粮(3),目前饲料消费占我国玉米国内消费量的比例超过50%,工业消费占比更是上升至近40%。

  我国在2014年的新粮食安全战略中提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十四五”规划更是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提出确保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6.5亿吨以上。目前,我国谷物基本能够实现“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如图1-3-3所示,长期以来,三大口粮作物净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对外依存度)都比较低,近几年小麦、玉米都不超过10%,稻谷出口还略高于进口。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是大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上升,2013年后一直保持在80%以上,最高时接近90%。

  对我国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另一类农产品是肉类,特别是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每一次猪肉价格的大幅涨跌都会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国家统计局按季度公布肉类产量的累计值和同比增速。

  如图1-3-4所示,在改革开放初期,猪肉产量占我国肉类产量的94%以上。随着肉类消费的多样化发展,猪肉产量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占肉类产量的比重逐步下降,但即便如此,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依旧保持在50%以上。

  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猪肉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相比2018年下降近1300万吨,已经超过了猪肉的全球贸易规模(4),这意味着依靠进口无法完全弥补国内产量下降造成的供需缺口,因而单靠扩大进口难以有效起到平抑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的作用。

  从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角度看,未来我国除了要继续稳定口粮的产量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豆、猪肉等农产品的国内生产供给能力。

  第二产业的成长是一个国家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图1-3-5,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比最高,按增加值计算约占七成。采矿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合计约占一成。所以工业占比超过了80%。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比呈上升的趋势,2018年时接近20%。

  工业,主要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含了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41个大类的行业。

  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在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机器大工业逐步替代工场手工业之后。工业是现代社会主要的物质财富生产部门,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即便是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也在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5)。以钢铁业为例,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9.96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3.3%。

  工业的三个门类中,采矿业是指以自然存在的矿物资源为开采对象的工业部门,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金、银、铜、铁等金属资源,以及砂石黏土、盐、石灰石等其他矿物资源(见表1-3-5)。其中,第8大类的黑色金属主要是指铁、铬和锰,这三种金属都是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除此以外的金属被称为有色金属。采矿业一般在资源富集型国家占比较高,比如沙特阿拉伯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的采矿业占GDP比重在40%左右。

  我国部分矿产品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比如,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2019年我国煤炭产量为38.5亿吨,占世界产量的47.3%;原油产量为1.9亿吨,居全球第六位。虽然如此,目前采矿业占我国GDP的比重在2.5%左右(2017年为2.56%),在国际上属于较低的水平。

  制造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生产出各类物质产品的行业,包含了序号为13—43共31大类行业(见表1-3-6)。按照产品的用途划分,制造业行业中一类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行业,比如食品、烟草、服装、家具、汽车以及手机、计算机制造等。另一类是生产资本品的行业,也就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这又包含了两种行业,一种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再加工,为其他制造业提供原材料,比如化工、钢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还有一种是为其他制造业提供机械设备,比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6)等。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创造能力,制造业的强大与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都是制造业强国。比如,美国虽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1%,但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仍然排全球第二位,德国、日本也都是公认的制造业强国。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6.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为28.1%,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020年考虑到我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国家,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仍属于我国。但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是指供电、供暖、供气和供水的生产部门(见表1-3-7),比如发电厂、热力、燃气和自来水公司等。

  工业中,采矿业与制造业分别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位置,无论是上游供给还是下游需求出现波动,都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联动影响。比如,上游采矿业因为突发事件出现减产,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时,会进一步将供给紧张和涨价压力依次传导至中、下游的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企业,引起最终消费品的供给短缺和价格上涨。反之,下游需求旺盛会带动资源类产品价格提高,进而刺激上业企业扩大生产,行业增加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虽然也是采矿业的下业,但行业企业多数属于公用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或者国有企业运营,供给和价格更多由政府管控,因而行业增加值在经济波动中的变化相对较小。

  我国工业统计数据相对农业和服务业更为丰富。不同于农业生产需要依照时节进行,工业生产基本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自主确定,生产周期也相对更短,因而数据频度更高。

  国家统计局除了按季度公布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和增。


杏彩体育平台app 上一篇:电力装备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行业 七股腾飞 下一篇:飞机制造业属于什么工业类型 2020飞机制造业行业

杏彩体育平台app

产品展示

杏彩体育手机版

杏彩体育app